干掉餐饮的,居然是便利店?
发布时间:2021-11-11 14:59:27 所属栏目:动态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吃饭这件事,方便快捷变得越来越重要。 这不是人们主动选择的结果。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,让就餐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。 伴随单身经济,便利店成了年轻人更快捷的选择方向。 2020年,711的消费顾客年龄组成中,20-39岁占比高达87%,客层方面,公司职员占比76
"吃饭这件事,“方便快捷“变得越来越重要。" 这不是人们主动选择的结果。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,让就餐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。 伴随单身经济,便利店成了年轻人更快捷的选择方向。 2020年,711的消费顾客年龄组成中,20-39岁占比高达87%,客层方面,公司职员占比76%。 数据来源:亿欧智库-2021中国实体零售数字化专题报告 在上海,每到中午的便利店常常人满为患,许多上班族选择来这里解决午餐。 便利店和快餐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。 位于上海西郊的CBD,不到1.5平方公里内集聚着16家便利店,且都是以全家、711为主的日式便利店。 这里有京东、携程、爱奇艺等互联网巨头,也有一众外企、创业公司。 “大家都挺忙的。“ Cindy女士感叹到,”这个项目还没结束,下个已经在等着你了。每个人几乎都是独立工作,独当一面。需要协作的,开个会沟通好了就干,各自负责对应的模块。除了工作,别的方面交流很少。“ 严肃的职场氛围,提高了效率,减少了人情味。 “如果今天大家都不太忙,可能会一起走个1公里,去店里吃个麻辣香锅“ “但这样的机会很少。“ “所以我的午餐一般是便利店快餐或者外卖。“Cindy解释道,”便利店就在楼下,解决一顿午餐在30min左右。点外卖算上等待时间差不多1个小时。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忙的程度。“ 02 中国每年新开一万家以上的便利店。以全家、711、罗森为主的日式便利店占据了主要地位。 数据来源:毕马威-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 标准化的服务、精确的选品、清新明亮的装修风格,这是日式便利店给人的第一印象。 实际上,FF(鲜食:Fast Food)是吸引顾客关键,而供应链则是背后最强的支撑。 在日式便利店,4%的SKU贡献了64%的营业额。 这4%就是鲜食+饮料,这样的便利店可以解决一日三餐: 早上:包子配咖啡,精神又美味;中午:鱼香肉丝盖饭,吃完继续搬砖;晚上:蔬菜鸡肉沙拉,加班10点回家;最后,来一瓶鲜牛奶,促进睡眠。 来源:毕马威-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 人流较多情况下,算上排队时间,就餐的等待时间也不会超过三分钟。 工业化的快餐产品,在食品卫生、品质、效期管理上都是高度标准化的,对比传统快餐店,反而有了一定保障。价格上也有优势。 前端优质服务的背后,是供应链的支撑。 以全家为例:在华东主要由3家食品生产公司和1家物流公司组成,涉及鲜食生产、面包生产、调味酱生产、仓储物流配送等,已经能够实现全温配送。 位于上海松江的鲜食加工中心,配送范围覆盖上海及周围的苏州、嘉兴、杭州等城市,包含最新日期的鲜牛奶、三明治、饭团、刚加工好的盒饭、关东煮冷冻食材等。 优质服务也意味着成本,所以日式便利店的选址一般在高消费地段。 写字楼和商场,天然聚集着消费水平高、节奏快、需求精准的人群。 03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,是历史更加悠久的夫妻老婆店: 位于偏僻的地段或老旧社区,没有豪华的装修和鲜食,陈列杂乱。 由于都是个体经营,不能保障所有商品的质量,有可能买到假烟、过期的方便面、脉劫饮料、铺满灰尘的不知名洗面奶。 尽管如此,它们在下沉市场依然活跃。 深圳的城中村,这样的便利店遍地开花。 每走二十步就有一个这样的店铺,面积或大或小,但商品种类都差不多。 他们没什么特色,却将“便利“二字发挥到了极致:以极高密度的分布在楼宇之间。 每家便利店的辐射范围也不大,大概在周边100米范围。竞争激烈,这样一家店只能养活1-2个人,所以以夫妻经营较多。 忙碌了一天的深圳打工人,下个楼,走20步的距离,就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所需。 由于常客较多,容易发展成熟人经济,用现在的话说,也算私域流量。 白天的城中村,稍微冷清些,最多的就是穿梭的外卖车,和聚在路口聊天的阿姨,如果你和她们对视一眼,会问你:靓仔,租房吗? “睡城”也是城中村的一个标签,所以经济活动主要发生在夜间:便利店、餐馆、水果店,很多都在凌晨后才关门,通宵营业的也不在少数。 城中村的人口组成也非常复杂:工厂普工、销售、白领、外卖骑手。 睡城属性和复杂的人口,使城中村的消费结构变得特殊。 相比而言,写字楼和商场天然为日式便利店筛选了合适的顾客。 位于杭州益乐新村的美宜佳,和古翠路的美宜佳,有着不同的经营策略。 前者位于城中村,属于夫妻店。后者位于写字楼,这里可以买到鲜牛奶,盒饭,偏向日式便利店。 随着经济发展,类似城中村这样的老式社区一步步被拆除,夫妻老婆店市场占比也逐年下降。 04 便利店是涉及几乎所有人的消费场景,市场的竞争也从来没有间断过。 2020年,全国连锁便利店销售额为2961亿元,增速达到6%。 各路资本也看好这一赛道,纷纷加入进来,并且效仿着日系便利店的模式。 一开始先是装修、选品、服务,但始终不得要领,倒下的无数:全时、131、邻家。。。 2017年,阿里、京东分别推出天猫小店和京东便利店,但本质上是挂牌加盟+B2B电商供货,落到最终的商品和服务上,与夫妻店没有区别。 直到最近两年,资本才参透日系便利店的供应链本质和即食商品的核心竞争力。 国内做得最好的算是便利蜂,虽然在门店设计、服务上差了点味道,但是供应链和即食都跟上了脚步。 并且,依靠算法手段,大数据选品可以更好地适应区域消费者的喜好。在这里,还可以买到7元一杯的咖啡。 市场证明,餐饮、即食已经成为便利店的标配,而这样的便利店也在走进更多人的生活,改变人们的就餐选择。 (编辑:宿迁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
站长推荐